Google Adsense

22 September 2009

供應導向與需求導向

        在日常生活之下,不難發現經營存在很多導向性質,有些是以產品為主,一般稱之為產品導向,產品導向是以產品為核心,標示產品的好處和使用產品有多好等。也有的是說以服務為導向,意思即是說所提供的服務有多好,使用此服務有何獲得等。此兩種模式是以"我"為中心,由核心向四周輻射的商業模式,在此文章中統一以供應導向為一個大項來分析優點與應用法則。而有些公司則以顧客或巿場為導向,意思即是說公司並沒有核心產品,巿場需要什麼,公司就供應什麼,是一種由四周環境從而形成核心的商業模式,此處我以需求導向統一說明。

        以產品導向為例,一些名牌子LV, GUCCI, COACH, ROLEX等就是以最佳例子,其好處是公司產品形象鮮明,需求者會按其需要上門購買,這些公司一般不會理會需求者的要求,自行設計及生產,其理念建基於巿場上總有消費者會消費得起,目旳不在於服務全部人,而在於希望取得其產品的人。不過問題亦產生了,就是不能有效搶占巿場份額,你看這些品牌很少在巿占率一較高下,另外,公司在巿場分析方面需要做得很詳細,否則即使你提供多好的產品,如果站立的巿場板塊沒有人能夠支付費用,那麼將會導致失敗的結局。此導向模式一般適合"捨我其誰"型的企業,就是標榜與別不同的道理。

        另一方面,需求導向中自我的形象較失色,例如強記飯店,森記傢私等,誰會知道強記在那裏,你知道嗎,我並不知道,但LV, GUCCI等品牌,即使你沒有光顧也還是知道是什麼,在形象上需求與供應導向的企業有著鮮明的對比。以酒樓為例子,有些酒席是一千元以下,也同時提供萬元以上的酒席,或者顧客喜歡增減什麼,也就按需供應,這是需求導向型企業靈活之處。你可能認為LV也可以這樣做,但我可以說沒有可能,因為其在營造品牌背後付出了很多努力和資本,而且一定要維持一個形象來保持與別不同,誰想過LV會生產30元以下的紅白藍膠袋呢,如果是這樣,高檔消費者便會放棄購買轉而變成其他品牌的消費者,因為這群消費者原本打算用LV就是沒有什麼人能支付得起,因此,產品型導向企業一般不會這樣做,而且這樣做的結果一般都會產生不良效果。

        在經營商業時,營運者要多加留意巿場的變化和消費者巿場的特性,從而在供應與需求導向中作出最佳轉變,以筆者經營的澳鋁門窗系統有限公司為例子,最初成立的目標是要向消費者提供最優秀的產品,不過經營一段日子後發現巿場知道我們的產品很優秀,但價錢上則被消費者所放棄了,於是轉型為需求導向,向消費者提供心目中所想的質量和預算的產品,結果顯易而見,確實為更多的消費者受落。

        綜合來說,在人生道路和商場上,如果一個"我"並不能令人受落,那麼我必須尋找你們需要什麼,我就變成什麼。如果"我"能令足夠多的人受落,即使其他人對我怎樣冷眼看待,我還是我。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