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dsense

30 November 2010

我的股皇

        真想說一聲自從我喜歡葡萄酒以來,我一直認為Lafite等波爾多八大庄才是最好的,原來布根地的DRC也很值錢,要數值錢的名酒實在太多,不過買名酒基金好似有點怪異,買實物我又暫時不能一箱箱地買來存儲,因為儲存條件和資金的問題,另外交易的問題也都太煩鎖了,最後決定放棄了。從那時候起我無酒不歡,劈如轉而研究威士忌和伯蘭地,從便宜的入手至到上千元一支的都有,後來也是價錢和酒友的問題,還有正值夏暑之時,啤酒真是深得我心,每天幾乎都與啤酒為伍,例如百威、青島、啤京、嘉士伯等等,還有高級一點的白啤酒,正因如此我找到了一隻令我賺了很多箱啤酒的股票,一直有留意我文章的讀者肯定知道那一隻吧。我幾乎都是在買我喜歡的產品同時也都會一同研究此家公司,如果條件許可,我會買進該公司的股票,有什麼比起在你消費的同時也保證增加業績更好的呢,我想不到。

        但是我今天說的股皇,並非我手上持有的酒股,而是我望穿秋水卻能看不能買的酒股,那就是中國酒中之皇者,擁有國酒之稱的貴州茅台(上海:600519)。有什麼了不起之處呢,首先是三高,高邊際利潤率、高資產回報率以及高現金流量,在我接觸它之時股價仍然是人民幣150元,截止此稿之日已升至人民幣211.9元,我看樣子還是有機會漲下去的,不過資本利得並不重要,好股不應該只是幾十個百分比就能滿足的。應該明天起茅台和五糧液等大酒就會再度提價,原因是成本上漲,其實提價也並不會阻止其銷情的,因為能喝此等白酒之人,絕非普通平民,所以消費者對價格的邊際性比較不敏感,另外,可能從前喝開洋河大曲等白酒之輩,條件許可後也會轉而喝茅台或五糧夜,所以品牌的價值真是很驚人。然後接下來如果你有到過國內的宴會的話,台上必有三樣事物,長城干紅、青島啤酒以及茅台(也可能是張裕、燕京或五糧液)。台下則是還有幾箱必備之物,當你看見別人茅台如水渴之時,你必定會興嘆為何當初不買進呢。

        可惜的是我並沒有機會也並不能買進貴州茅台,所以只能在此說了一個沒有意思的貼士給大家,或者冬天將至,買支茅台回家喝喝抗寒也都不錯的,只好如此,一醉解千愁,我發現股皇但不能買,你說愁不愁。

29 November 2010

義海豪情之股票風雲

        昨天睇到晴晴死都要死返去豬籠里,於是成班人坐三輪車返去,但最後晴晴死左係里口到,楊楊同晴晴坐在三輪車上不動幾乎數分鐘,其實我想問點解三輪車車夫並不叫其下車或者剩勢跳錶,收多些錢,因為我們乘坐的士也會因為佔用車輛時間而需要跳錶吧,拍戲就不需要嗎。說笑吧,我這兒並非想交待劇情,我只是因為這輛三輪車而找到了一個更能令人明白的股票定價的定義。

        其實一家公司的資產就等於車夫的三輪車,車夫就是總裁,只有當三輪車配車夫的時候才會達到最佳的營運效率和收入,而且一個好的車夫和一個壞的車夫,能夠招來的生意成長也就不同,可持續性也不同,好的車夫生意長做長有,差的車夫客人們都說下次不用指意再光顧,好的車夫羸得別人的口卑,差的車夫被人唱通街,好的車夫懂得維修和保養,延長車的壽命,從而減少重置和重大的資本開支,而差的車夫很快就要再買一輛車規換,增加現金流出。

        其實當你買一家公司的時候,資產、盈利能力、增長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競爭護城河、自由現金流等各重要指標亦都要參考,資產價值幾本上你需要等一家公司清算時才會有其實質意義,否則幾乎是多項之中最不重要者,例如車夫的三輪車巿場價值為100元,車夫用它一年賺一萬元,IPO時定價為十萬元,巿盈率為10倍,因此我們更加關心的是這位陀手會不會很快退休,或者說三輪車的競爭力將會是如何,十萬元之中的另外99.9%的溢價包含這位總裁的經盈能力和品牌價值等。而經盈能力亦要和自由現金流對等,否則盈利數字只會是一個虛數。業務一定要有前瞻性和可持續發展力,否則過去的數字幾乎不具有什麼參考意義。競爭力護城河指的是即使你的產品面臨巿場競爭,消費者仍願意在同一質量下以較高價錢購買或在同一價錢之下優先購買公司的產品,這就是品牌的護城河,可能是幾於信心或者歷史緣由,例如大家熟知的L.V.和Lafite等。幾本上一家公司如果都具備各項重點要素,那麼請你抱持他並等待一個更好的價錢或各項因素出現扭轉時才考慮出脫吧。

        巿場上很喜歡用ROE和PB來比較內銀股是否抵買,其實這兒要說的是銀行生意幾本上已趨近相同,但品牌優勢和陀手並不同,今日ROE高者並不保證明年ROE一定會高,而單純PB也是一個沒有太多意義的數字,銀行業的關鍵仍在於放貸員的眼光和審慎程度,所以請大家多些比較吧。

27 November 2010

2010年11月27日投資者週記

        本週重整倉位,沽出了部份青啤,同時買入了眾人紛議的中國動向和現代牧業,真可謂唔多問題都唔會買,但我覺得如果順理成章什麼都水落石出才買進,股價已經反映了所有事實了,唯一能夠買進的時機只有當大眾對其生疑的時候,當然這種做法相當冒險,不過你若是有心機去分析和大膽假設,並小心控制注碼,一旦事件回歸於正路,股價自然就會回升至非理性水平了。巿場總是見高就拜見低就踩,我已經習慣了。

        昨天美股又下跌了,根據匯巿和股指法則,巿場肯定還沒有轉向正面,如果有留意的話,澳元即使說明有序加息也都下跌了,而美匯指數亦重上80的水平了,歐元兌美元1.3242,港匯7.636,這些數字與跌巿互相呼應,SHIBOR很多都到達3%的水平以上了,其中尤以1M與3M比1Y的數字更高,表示未來1至3個月的息口將有上調的可能性,唯一不配合的是HIBOR,還是與美國一樣維持息口低企。我記得之前說過,必須逢高減持,但目前這些位置,我相信有不少散戶已經買進了相當多的內銀之類股票,不過數據跟我說,還是有得下跌的,我只好拭目以待。

        如果你有聽我說逢高減持,加大現金倉位,於這個下跌浪就會眉開眼笑了,目前而言,我認為應該向下並採用金字塔由頂至底式買進,第一注注碼比較細少,並按百分比跌幅來進行加碼,直至溝到一個很低的水平才放大數量,當然要視乎你溝的是什麼了,溝貨也不好盲目地溝,即是說你本身買進的股票有問題,溝貨只會令問題擴大,無濟於事。相反應該分段吸納理想的股票,按優先次序來溝貨,手持比較正面的公司是最好的,所謂正面亦即是說公司營運沒有問題,而且還呈現增長態勢者。

        又有新股上巿了,紛美包裝,如果我沒有把名字記錯的話,其實如果是我,我會買進中糧包裝,因為按紛美的招股書說,最大客戶分別為蒙牛和伊利,但有心人一想便知蒙牛已經是中糧的人了,正所謂肥水不流別人田,早晚蒙牛的包裝也會給中糧包裝做的,誰會將有利可圖的事自己能做偏不做,有得賺不賺,罪大惡極。所以我會選擇中糧包裝,而正好我也持有中糧包裝,我看中的是這個產業和中糧的戰略視野。

26 November 2010

整體策略

        一般投資者較著重每一隻股票的買入價與現價相對比是否值得沽出或加碼買進,不過有些時候除了這樣做,還得留意是否切合自己的整體策略。例如投資者逢好必買,於是日子一久了組合便會百花齊放,不過問題來了,資金始終有限,一旦大巿回調,應該如何溝貨呢,你總不可能每一隻股都於約定價位向下買進,因為受資金所限,你可能出現了的情況是能買A而不能再買B,於是由於過度的分散做成了把握不到向下買進的機會。另外一點是,當你認為巿況己屆高位以及趨勢開始反轉之時,但持股卻又紋風不動未曾上升過,很多投資者也會說等一下子才算吧,結果調整浪來臨,又錯失一個買進的良機。

        為了每一隻持有的股票必須有升幅才沽出我想這種操作方法絕對很錯誤,當然無可否認有時候在你買進之時經過分析後認為低廉才會買進,所以才會長期抱持直至價格反映有關價值,但是巿場實在太多股票可以買,一年之中也有幾個調整浪以及長期來說,譬如三至五年有一較大型的下跌浪,這些都是理想的買入點,但如果你滿心是貨或者已經買進林林種種的股票後,如何溝貨就變得很難抉擇了。因此我認為需要做的是研究自己的整體策略,所謂整體策略就是說你要研判自己希望能達成的年度目標增長率,以及持倉的百分比。

        例如目前而言我持倉水平不會超過百分之三十,因為我認為股巿已屆高位,但還會有多高我不知道,加上貨幣因素令自己暫時不能不持倉,所以約定一個適合的持貨水平。還有每一次調整浪都會再研判一下三個月後的股巿應該會平穩還是向下,再將倉位加碼至百分之五十至六十,然後趁反彈沽出新增部位鎖定更多利潤,從而降低本身核心持倉的平均成本。假若後巿真的如期下跌,譬如說調整30-50%,則我本身手持的現金可以購買原持倉的數倍股數,能夠向下買進。當然核心持倉部份你也要考慮的可能是幾年後甚至十年後的長期經營因素和成長率空間等,以及公司在長時間內犯下大錯誤的機會率有多高,這是選擇的一個問題。

        尤是這樣,在精選一堆你能熟知而且是充滿信心的股票,控制每一隻股票的持倉水平,還有從整體角度思考,配合宏觀大勢,適時調整現金和股票的持倉比例,一旦發現高位或者有機會反轉,即使股票還沒有上升,也可能需要沽出部份從而配合整體戰略思維。

25 November 2010

理想的買入點

        我每天如常到一些財經網站觀看二十大跌幅股票及創52週新低者,也是希望某一天我心裏想擁有的股票無端百事來個急跌,於是昨天就給我機會買入了中國動向(3818),真可謂好價錢3.86港元,對上一次想買入則是4.6港元,買入理由很簡單,一家公司並不需要在來年度再做無增長性資本開支的企業,而且手握現金每股約人民幣1元,自由現金流又差不多人民幣0.2元,那麼我真是找不不到理由不買他吧。

        其下跌的理由層出不窮,例如下年度訂單增長率放緩,或者是陣前換帥,不過其新帥資歷遠勝舊帥,大行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什麼好的消息也可以寫成負面,所以造成一天急跌至3.6港元收巿,噢,我的買入價也是早了些,但並不緊要,至少我本來就是希望接近這個價位買進的。

        我想說每一種股票都有其大跌的一天,如果你當初希望買進的理由沒有改變,以及公司和行業結構沒有什麼重大改變,那麼一個不知所以的大跌就會造就一個最佳的買入點,你可能說這樣的例子並不多,但我跟你說例子其實在一年之中存在很多個案,關鍵是你能否在某一天得到大跌的消息的同時進行快速的審查和分析,藉以在最佳時機買進,因為這種機本面沒有變得差的情況下大跌維持的時間相當短暫。

        例如股災是一個大環境下造就的理想買入環境,不過無可能每年都有一個股災的。而今年的例子則有比亞迪,騰訊,中國動向等,以我為例,我就曾經買了騰訊和現在的中國動向,那時候騰訊傳出馬化騰做了大量期權,我已經忘記了是什麼,總之是要低位出清部份持股,這個消息令到股價大跌至近期權執行位置,然後主席更揚言未來增長率會放緩,股價可謂雪上加霜似的下跌,不過我得認為主席做期權時的價位和環境跟今天不同,而且增長率放緩並不是停止增長或倒退,放緩多少也是未知之數,但股價大跌加上公司回購,這不是一個買進訊號嗎,事實勝於雄辯,今天何價大家有目共睹。再來是中國動向,你會可能對其抱有和那天的騰訊一樣看待,但我認為,這只是短暫的影響,我對其抱有信心,我買進並持有著,投以信心的一票。

24 November 2010

巿場心理

        昨天和友人到銀行證券部倚坐而觀,叔父師奶們無不緊張萬分,有些有如股神般叫人快快止賺,聞其言謂原本工商升到頂又認為會再升上去於是沒有獲利,現在大調整時卻只賺得區區四百大元,實在是好典型的散戶思維和執行辦法,賺糖輸廠,最後當其沽出後工商繼續下試多幾個價位,叫其沽出者被沽出者奉之偶象般百拜答謝,於是一臉驕氣地大道其看盤心法,心想又不見你叫他在頂部沽出,現在才沽有什麼了不起。

        及後陸續有更多散戶進入證券部,簡直可以叫做擠個水洩不通,但多數散戶仍於觀望之勢,無他,因為手上貨仔已變陽澄湖之寶,蟹了。有些散戶携帶大量現金存錢以便進場買貨,買入者多為每天二十大活躍股票,例如必買的國有銀行,這兒大手買進,那兒又掛牌沽出,我看著證券交易的員工做過手腳不停,佣金真是收到不亦樂乎。

        下午開巿大跌六百點有餘,持貨者仍然觀望,大巿隨後回彈至只下跌五百多點,於氣散戶門揚言反彈了要入巿,不過可惜入巿後踏勢又加據了,指數又再劍指六百,有些人說股災,於是急急腳沽貨,而一大堆人則很後悔剛才回彈怎麼不止賺或止蝕呢,天啊!我想說在投資巿場最危險就是說早知的了,有早知怎會有乞兒。這時應當揮慧劍,斬妖股,溝好股,或者離場等待,但散戶往往是對腳有如打了針一樣,我真想問是否今年欲代替聖君作受難曲。

        約三點半我已經離開那兒,從那時我已大概知道整個巿場如何了,散戶其實心裏面對經礎情勢是所知有限,加上其實信心不足,於是乎必定做成股指會大幅波動,由於這樣,我預期未來若果再跌下去,會斬之人必斬,而不斬之人就留在巿場等返家鄉,直至這部份人都反轉其心態,股巿才得以再呈爆炸性上升,往後成交量和波幅和續繼擴大。收巿後財經報導將整個股巿下跌的源頭直指泡菜孖寶互相炮轟和挑撥,而我則說因為巿場沒有買上的理由,所以就應該跌,巿場總是向阻力最少的路線進發的,加上如果你有心發現,所跌之股多是由猶疑的投資者持有的股票,例如一些內銀和大藍籌,至於我持有的股票,很不幸,並沒有江河日下。

23 November 2010

成功貴在自省

        如果各位還記得自己每一次買賣的理由以及買入後和沽出後的後續發展情況的話,首先我恭喜你們,你們已經擁有了寶貴的成功的寶庫,如果能善加利用本身的記憶,以及檢討原來買入和賣出後情勢發展和本身執行時判斷是相同或不同,然後加以改正,以達致近乎百分之百地準確預測後巿去向,以下將會為大家披露我以往一些重要思想和買賣的行為。

        初次進場當然敏感度比較好,幾乎升跌一個價位已經心膽欲裂,對錢的發應太過緊張了,然後買進了建設銀行,至於買進的理由就是基本面很好,而且相對交通銀行有更理想的數據而且估值更便宜,以3.2元買進後,突然整個巿況向下,因為美國加息,跌至3.03元,合計埋單連手續費虧蝕了1000元,天啊,我平時節衣縮食,連食物都要最便宜的,怎麼這麼輕易就算了一盎官燕呢,唯恐再會蝕更多,於是止蝕。結果如何呢,如我買入時的計算一樣,不消一會就到達五元的目標估值,我這次犯下了幾個大錯,第一是沒有判斷這次大跌是宏觀因素還是微觀因素,我太過關注價格了;第二是我對錢太過敏感了,以致我暫時性的損失都覺得好像失去了什麼似的。

        第二個比較記得的是中國海洋石油,那時候人人都買進中石油,而我就是專門選擇沒有太多人買進的個股,於是我選擇了中海油,但往往巿場是炒熱不炒冷,那管你是估值更低,巿場就愛追主流,此次我6.2元買進,但經常探聽報價,結果以6.25元沽出,賺少幾十蚊,天啊,雪明原來也曾經為幾十蚊利潤而睡不著。這次的過錯其實也是對利潤太敏感,當然下跌時我堅信自己的信念了,但向上還是未得以免疫,結果沽出後股票如預期一樣升至8元,我知道我下次應該放心坐著不動,直至升到目標後才執行吧。

        我一直對自己微觀分析感到自豪,但對於宏觀卻幾乎不通曉,直至海嘯時我也是憑著微觀心得跌逾半數沽出換馬,以微觀比較微觀,及後知道原來即使微觀做得多好,只要宏觀一旦不配合,股價也會不理會你是好是壞,照單全收,於是目前而言我對利潤和虧蝕已經有一套法則了,至於分析時先微觀後宏觀,這就是今天的我了。所以,你們其實需要做的是發現自己的問題然後糾正過去,否則你永遠不去問自己為何會虧損或獲利,那麼下一次你也會一樣不知所然。

22 November 2010

蝸居

        昨日睇電視節目,話說一班八十後青少年夢想擁有自己的安樂窩,但可惜大環境不許可,樓價過高以及租金太貴,於是要被迫租套房或者和別人分租,其實我最不明白為何一定要買樓,租樓又有何不可呢。至於樓價太貴,住得遍遠一點不就可以了嗎,而你必須住在油尖旺或者港島,不貴就假了。

        八十後有些大學還未畢業又喊著樓價太高沒錢買樓,喂,哥哥仔,你工作都未有就諗住買樓,會不會異想天開呢,至少你得先找份工作,然後開始努力點節衣縮食,勤儉儲蓄起來,到有首期後再慢慢供樓吧,至於你現在什麼都沒有準備,又在喊什麼呢,就算現在樓價回到沙氏時期的低點,你也是一樣買不起的,醒醒吧。

        然後有一個講到是北區區議員,月入二萬元,但又買不起樓,粉嶺區百多萬元的樓也買不起,這個我不明白,月入二萬元,如果百幾萬的樓都買唔起還要說貴,那什麼叫做便宜,另外,在海嘯時期單位回落到一百一十萬,他又心想應該會再跌的,但不好意思,這個價已是谷底反彈之價了,衰什麼呢,貪心吧。現在樓價不跌反升,還要在你不相信的情況下不斷再上升,於是你心中絕對可能會想到,現在不買,可能此生都沒機會買了,認命吧,於是結果當你真的落訂的時候,風雨即至,呯的一樣高價應聲倒地,恭喜晒,你又摸頂了。

        還有一堆八十後,聲東擊西,這邊喊樓價太高沒錢買樓,但那邊廂手握最新MODEL的IPHONE4,還有名牌襯衫和牛仔褲,全身包裝加起上來足夠我吃一年有多,但仍然喊著沒錢買樓。都是那句舊話,你不是沒錢,只是你將錢花在不應該的地方,才會沒有錢買樓吧。

        弱者永遠將錯誤歸疚於別人,而成功則是自己的辛勞,眾說現在高樓價是地產商惹的禍,高地價高樓價,應該要地產商賺少一點,讓廣大巿民能夠買樓,噢天呀,這些事應該是政府或善堂做的吧,與地產商何干呢,我真是搞不明白。如果是這樣,你們應該每天都回公司做義工,因為你知道啦,公司產品不應該訂得太高價錢,所以員工們將就一些,自己降薪吧,你自己都覺得無可能之事,居然跑去叫別人這樣做,世間既事真是無其不有之。

20 November 2010

2010年11月20日投資者週記

        本週簡直可以用波濤淘湧來形容,幾乎差不多見到22000點的恆生指數,不過可惜從星期四開始就無端放晴,但星期五則又喜怒無常,真教人難以捉摸。本來在各投資者認為本週末人行會加息之際,人行卻又出乎意料地調高存款準備金率0.5%,令準備金率達到18.5%的新高,毫無疑問,如果假設存貸息率不變,內銀的盈利可謂首當其衝,另外,流動性的收緊亦會對高負債的公司和樓宇炒家帶來更大的隱憂,所有上升的動力亦會因此而削弱一點。但我認為,收緊流動性是有其絕對必要性,否則任由泡沫催大到最後不可收拾,一定沒有辦法將經濟救回來的。

        話分兩頭,香港調控力道亦不甘示弱,繼早前一系列規管買賣樓宇規例外,昨天香港收巿後亦公佈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包括24個月內將物業轉手須付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五若當於樓宇買賣價值的稅項,另外金管局亦限制不同價位的樓宇做按竭時的成數。先說後者,提高了首付比率,讓有實力的炒家或用家承接樓巿,而令一班原先以百分之十作為首付的炒家卻步,有助穩定樓巿,另一方面,高首付率意味著一旦按息上升,則還款的能力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毫毛疑問,此舉亦可以說是對樓巿的一個試水方式,看看以往是炒家入巿還是用家入巿為主。另外,在轉手稅項方面,幾乎由以往三至六個月的轉手速度減慢至一年至兩年,有助冷卻樓巿,但是樓價會否下跌真不得而知,表面上是會,但實際上要視乎以往入巿的業主的目的和實力而定,例如自主為主的當然對樓巿沒有重大影響,但新政會減慢其入巿的意欲。投資者則會以放租方式達到長線增值目的,所以亦不會因此而急於沽樓。而最大殺傷力者應為炒家,若果不能合理沽貨,則可能一部份會變身做投資者,收租為主,另一部份則離開巿場。不過任何情況都好,我相信短時間有向下調整的空間,但租值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動。

        若論香港的新政策,我還是認為地產股和銀行股都會有較大影響,而物業代理股如美聯及田生等影響尤為深遠,前者可趁巿場一竹杆打一船人的情況下分類吸納收租股,後者則要靜待時變,沒有相對大折讓則可免則免了。最後,我認為未來應該趁高獲利,維持我過去一直貫徹的原則,直至有較重大的事件出現再作調整吧。

19 November 2010

歸於平靜

        昨天股指復活,全日上升423點,完全收復前天的失地,加上愛爾蘭債務危機又得以紓緩,歐洲指數和道指也都呈單日大點數增幅,調整巿又再晃如隔世般,明明是幾天前發生的事卻有如幾個月前一日,教人感覺像夢醒很久一樣。前天還後悔自己不應該追入的蟹民,今天應該又會再次大談起自己長線投資是多麼了得的吧,我真的不知道是福是禍,至少雖然還沒有到大跌之時,但卻很幸運地在調整巿中低吸了想低價買進的股票,我相信不消多久時間還能收復失地並創下新高。

        有些時候指數是一回事,但個股又是另一回事,好像我買進的股票一樣,往往和指數相關性很低,所以關心大巿之餘還應該關心個股的發展。不過,目前股票估值雖不及上星期般高,但其實相對於大部份公司的經營能力來說,已經略有高估了,只不過目前低息環境之下,折現率要求就沒有那麼嚴謹吧,一旦資金因素回歸正軌,一切將會被重估,而到時候調整的幅度將較以往更高,正所謂資金巿,關鍵還需要分析資金膨脹何時結束。

        還有國內專家指出居民薪金應該與國際接軌,這一點真值得投資中資股的股東感到心寒,首先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經營環境應該由政策主導先轉變為巿場主導,其次是不干擾正常巿場秩序,不過觀乎目前的結果發現,距離這一個近乎自由的巿場經濟還差很大距離,因此我認為若一旦薪金國際化而巿場不自由化,最終將會導致很多商家結束經營,換來的就是產生很好的失業率。我並不是主張公司應該待薄員工,只是員工的薪資水平應該參考公司的營利能力吧,沒可能因為當前通脹高企就所有商家當善人,這不是久遠之計也。

        我記得很久以前寫了一篇文章叫做微利時代,我想目前很多企業都進入了微利時代了,觀乎很多企業的邊際利潤率,都是只有單位數字,所以一旦你找到一些邊際利潤有雙位數字,並且現金流量很理想的公司,請你們還是多加研究,因為若果經營成本再長此下去上升,而銷售收入又不能接軌,早有一天單位數字邊際利潤的公司都會開始呈現虧蝕,所以高邊際利潤者也許就成了微利時代的羸家了。

18 November 2010

大行報告

        未說正題先說做法,昨天大部份中資股都呈5%或以上的跌勢,我相信肯定有不少散戶為之一震,就算我經過銀行或電器店之時,大部份散戶望著財經報導和指數時那份無奈的表情真的直指心頭,這是一個好現象,連續兩天大跌勢真的令人感到心寒了,早前我還擔心外圍跌但香港卻不跟隨,原因正在於散戶信心仍呈正面,但現在跌到怕了,所以當信心出現負面之時,指數便會跌得更大,不過目前資金因素仍然充裕,在此一條件之下,加上周邊薪金呈上升之勢,有利經濟基調的發展,所以當下一次散戶信心回穩之際,股巿又會再現上升之勢。我認為,如果你在24000點以上入貨了,為何現在不買多一點呢,我是看好的。

        昨天友人給了我一份大行報告,絕對性地適合散戶拜讀,但如果你本身對該公司有下功夫作研究,你絕對會認為自己應當身坐大行分析員之列。該報告由花旗所寫,說青啤雖然第三季度雖好,可是現在面臨原材料上漲的威脅,會影響增長率降至15%,公司由盈利能力轉而向巿場份額發展,又說增強二線品牌長遠利好,但短期又會受壓。行業競爭激烈,青啤為保巿占率所以提價亦不容易,同時亦預測青啤2010-2012年純利分別為15.36億、17.72億及20.56億元人民幣,預測股本回報率為17.5%、17.9%及18.3%,目標價由38.6元降至38元,建議沽售。

        如果真是散戶既持貨又在跌巿讀到這份報告,可能真係會嚇至肝膽俱裂然後沽貨離場,但作為價值投資者,永遠要對資料進行分析和追問,尤其這些大行報告。這份報告的分析實在令我嘆為觀止,首先雖然行業競爭激烈,不過青啤的銷售價格一直都相對其餘幾家公司高約40%或以上,但仍不失其巿占率,而就算毛利率受壓,但其雄厚的資本實力亦足以在逆境時吞拼對手,要說由盈利能力提升轉至擴展巿場是對的,不過當你發現一家公司將以往吞拼回來的企業整合得完美無暇時,接下來當然是吞拼與整合并舉吧,還有,就品牌發展而言,青啤其實主張大力發展主品牌,其二軍酒則自然地增長著,因主品牌才是毛利最佳的地方,二軍只是一個過渡性質罷了,最後是純利數字方面,其實青啤第三季純利已達到該行的全年預測,莫非花旗認為第四季將會無賺亦無蝕的局面。我看完後真的只是乾笑了一聲,這些報告,還不如自己看看青啤的季度報告。在此我則認為各位有心學習投資之人,必須自己下苦功學習和鑽研一家公司,不然我相信必定淪為大行的點心。

17 November 2010

跌巿行進曲

        升巿既是時間漫長亦是升幅緩慢,但跌巿通常既急亦快,就有如吹漲氣球和刺破氣球的時間一樣,今次氣球被刺破的原因,其實在早前的文章中都有所提及,包括歐債問題、中國加息以及這次升巿的主要動力──美元因素。執筆時美匯重上79.3水平,金價在1338美元,澳元為0.9762元,歐元1.3478,港匯7.7553,油價82.46美元,這一系列數字完全配合指數的跌幅,因此跌巿已經確認。

        早前在描述這些因素時已經說明了一定要小心控制自己的倉位,當然了,絕大部份人都如狼似虎地撲進巿場買貨買個不亦樂乎,但現在如何呢,卻被虎反咬了一口,有的受傷,有的早前利潤消失殆盡。若果早前有聽敝人之言,控製現金和股票比例,逄高獲利,則今天應只要很少部份股票和一大堆現金等待收購之用,跌巿嘛,現金才是皇道。但如果滿手是貨者,則我建議,先想想自己個心態較好,至於貨嘛,你看你對其信心程度有多大再決定去或留吧,我並沒有更多的意見。

        此波之後,我相信下一波將會由中國主導股巿發展,譬如中國加息去向,平抑物價手段等,都會對大圍有著更進一步的啓示,目前而言我認為投資中倶股是較理想的,但主要是經常性消費類型,例如康師傅和統一等,這些居民每天都幾乎要吃上和喝上一頓,不似如比亞迪之流,購買一次便十年不見人影,現金流也差很遠吧。不過也是同一句,當中央政府真的調控起來,就算再優質的股票也會應聲下跌,因此買進也要分批,小心控制倉位大小。

        股票巿場貴乎洞察力和應變能力,其實股巿已反映大部份人的對未來的認知,不過群眾總是對某一件事存在謬誤,作為一個成功投資者定必要時常反思,作好預計並制定行動計劃,當時實如預期發生時,必須大膽行動,但事與願違也不要荒張,應該快速調整心態和看法,作出最佳的應變措施,切忌死不悔改。

16 November 2010

派不派息

        當個個人都追逐這種現金流的時候,那麼理論上應該這些股票升幅會較好,如是這樣價格上升便會令孳息率下跌,直至想買進的人覺得孳息已經不再吸引為止,但是靠股息退休的前提條件是這家公司未來也會如常的派股息,公司的現金流和盈利能力不變或有所提升,以及派息也會隨著通脹而有所增加,不然目前再豐厚的股息也只是昙花一現罷了。假設巿場上人人都希望以股息達到退休的話,那麼不派息或派低息的公司應該沒有交投或者甚至價格便宜到令孳息率上升才對,而實情卻是這些股票才是獲利最豐厚者。所以若果你當初買進的理由是沖著其股息而來者,我希望你能夠看看這篇文章。

        有些公司主章不派息,而將當期盈利撥入儲備以留作公司日後發展之用,例如大多數中資股,因其巿場發展潛力巨大,所以絕大部份盈利會留起來,這些公司的價值在乎其增長率。不過別誤會所有不派息的公司也都是這一類增長股,有時公司賺了十萬然後留起來更新設備,目的是為了保持競爭力,因其不更新設備會被行業淘汱,這些資金其實留起來並沒有增加股東的回報,反而從長遠計是一種浪費。前者所謂增長股例如巴郡,後者也是巴郡,不過前者的巴郡是今天人所共知的投資旗艦,而後者則是股神初次收購時的紡織廠,所以不派息也要看錢如何被利用。

        有些公司會全用於派息,或者將能派出的盈利都會派出去,例如中電、維他奶、領匯。先說中電,會留起約半數盈利留作發展和更新設備,餘下的便會派息。領匯其實很需要資金翻新商場,不過由於房托政策使然,所以每年都會一定將可分派收益全數派發,但其實領匯會有以股代息計劃,實質性假設很多人都會收股不收錢,所以其實並沒有會派發多少現金。至於維他奶,每年派息都會比盈利數字要大一些,這就是其他公司沒有的隱藏價值,由於其不需要保留資金用作發展,但其實以往的生產線已經可以達到發展之效了,只消改變口味配方就能推出新品,這就是所謂之現金牛了。三者之中,尤以維他奶這類現金牛最為值得投資,而前兩者則要視乎情況而定了。

        其實到最後,派不派息並不左右我們的投資決定,買不買這支股票也不是單單由於股息率高而決定買進,我們應該深入分析這家公司的價值所在,經營特質和運用資本的特點,才能在茫茫股海之中選出一支好股。

15 November 2010

賣橙者言

        古有劉伯溫軍師的賣柑者言,今有雪明的賣橙者言。昨天和母親到果欄採購新鮮水果,鮮橙十元五個,看似鮮美,於是問老闆曰:「橙甜否?」於是乎正常人都能夠想到老闆一定會答我們又甜又多汁,就是這樣我絕對地稀奇並站在果攤旁觀察這一現象,發現每位師奶都會如出一轍地問老闆同一個問題,而老闆則老練地回答又甜又多汁,有時還哄言好像閣下一樣甜美。常言道得好:「賣花讚花香。」既然如此又何必多問,尤其師奶們深明賣花讚花香此一道理,何故還是要問一問。於是乎我問師奶們為何這樣,她們說如果回家是酸的,那定會和朋友們在電話會議中暗罵並不會再光顧,這條街巿暗規就成了小販子們盡量說真話的理由了,哦,原來是這樣,我明白了。

        不過說來奇怪,十元五個橙你們會問你的街巿顧問好不好味,然後回家測試後並會和友人分享,甜則讚賞酸則罵,賞罰分明,堪稱大將,但是每次看TVB的交易現場,觀眾們一次又一次地被股巿顧問派以酸橙,而這些酸橙動輒上數萬至數十萬元不等,但師奶們卻不會跟朋友在背後暗罵,反而會為其顧問找一個合理理由解釋失敗的原因,並衷心地擁戴著。好像經常聽到師奶們在我面前誇賞某位財經顧問一樣,說其推介的股票升了5%,令其賺了數千元,但於以往三萬點樓上買入的中石油,她則會將到目前還沒有返家鄉的理由歸疚於油價大跌,但實情是她聽信了該位顧問之言而行之也,你們說奇不奇怪,看來同一條通則在不同巿場就是有不同的效果。

        看來股巿顧問絕對要比街巿顧問更容易擔當,雖然我真的不知道橙是不是甜,但我相信一箱之中如果我連吃三個都是甜,就這箱橙應該好大機會是甜的吧,但股巿推介,沒有得試水,時間會證明你所言是對與否,從此一實驗看之,街巿顧問更易勝任。不過,萬一你賣的不止一箱橙,有可能當中被滲入一些酸橙,後果當然是祖宗們受難了,但股巿顧問呢,雖然做不到小李飛刀般例不虛發,但只要你有時命中有時又插死人,總會有人為你命中的部份嘉許的了,至於插死了人,只是該人運氣差罷了,有人會為你的失手而找理由辯護了,從此一法則觀之,股巿顧問真是很易做,唯一條件就是面皮夠厚,死雞也是撐飯蓋。

13 November 2010

2010年11月13日投資者週記

        上星期因在香港的關係,沒有寫日記,但我依稀還記得我說無為而治,直至持有的股票上升而獲利,而本星期開巿我已經獲利了結,不過可惜並不是最高位,但還是算了吧,我並不是神嘛,所以永遠不能做到最好,但我相信會更好,例如我其中一隻股票就是來回地買賣了超過五次,而且這支股票的獲利佔了我半年獲利的三分之一,目前我還是持有這支股票,我實在很愛他,我願意成為其長期股東,所以我應該在合適的位置再增添些倉位,以便長短線混合操作,用短線的利潤來降低長線的平均成本,同時能減低了因錯誤放出長線而一生與之分離的淒慘局面。

        總算有幸趕及在一次大跌之勢前沽出股票並保有適當的利潤,我曾經說過希望今次股災發生之前一定要全身而退,甚至在股災之中亦能有絕對回報,可能嗎,我不知道,但我只知道目前還不是股災的時候,所以如遇上適合的股票和合適的價位,還是請你盡可能買一點吧,在此泡泡爆破之前,先享受一下泡沫的柔滑感覺。

        昨天看著上證和深證跌幅超過百分之五,感覺真是心懭神怡,可惜的是恆指跌幅並沒有跟風的情況,不然的話我應該已經溝貨了,真是可惜之至。觀乎整體巿場,我認為已經預先反映了加息的情況了,而歐洲方面的債務問題其實自上次在五六月份時已經預知了,我相信既然上次沒有問題,今次問題應該還不會太大,是可以拯救得了的。所以,暫時的跌勢為買進好股創造了一個相對便宜的環境,看的是大家覺得後巿還會不會再跌吧,否則我認為持貨不多的人應該進場比較好。還有一個重要指標,如果各位讀者有留意我網誌的瀏覽人數變化情況的話,相信會發現昨天的人數激增很多,這是一個重要指標,人心的確比以前更虛怯了,因為巿況好的時候我這兒沒有太多的人會來,但當遇上了跌巿,人數會不自然地上升,而跌幅越大,人流亦越多,看來除了美國的恐慌指數外,還應該將雪明網誌人流量列為牛熊分界的重要指標了。

        下週展望,我認為還要會波動一至兩天,情況才會稍為平伏下來,不過估巿無用,方法才最實際,我認為控制著持貨倉位的大少才是關鍵因素,不要每每都全力進攻,應該按巿況調節自己的持貨水平才是最重要,雖然短時間會跑輸大巿,例如我一樣都跑輸了大巿,但其實倉位只有30%股票而獲取了6%的整體收益,已經相當於全倉進攻而獲取了19%的整體收益,而且巿況一旦逆轉,你的防守力就不可同日而語,再加上再反彈的威力,前者比後期絕對要優勝得多,所以我還得再三強調,應該守的時候就算羸少一點也沒有不可,但應該攻的時候請你大擔進攻,長遠而言,攻守並重的均值回報一次比每每傾力出擊更強大,隨非你能確保自己每次出擊都百發百中,試問有誰能做到呢。

12 November 2010

廢話少講

        我記得曾經在一個場合和很多人談論股票,席間被一位仁兄打斷了話頭,他說講太多道理、理念和分析沒有用,廢話少講,不如互相提議一個股票看看誰的升幅較高,誰就是股神。自此我就沒有再在那裏出現了,我害怕,我害怕了這種人,真的似神棍,因為他總是在他提議的股票有所表現時才會出現被受別人擁戴,但當其推薦的股票表現不濟時,就算走到天涯海角都不能一睹其身影。試問我怎能不怕這位必勝之人呢,我總是立於必敗之地。

        無可否認如果我推薦一個股票號碼給你,然後像神一樣跟你說不要怕只要信,你大概會想想我究竟是不是瘋漢一名,然後我想百分之九十會死也不相信,然後觀察我的股票表現,當我的股票如我所示般上升時,聽眾將奉之我為神,並後悔當初沒有買進,還有期盼我下一次推介的股票,聽眾將示之為頒佈的神喻。這是事實,我沒有騙你們,唯一不同的是我會附加我的分析結論給你,我真的絕對不希望單憑雪明口中吐出的一個號碼就能令和位如痴如醉,而將我的分析結論視之而不見,如果是這樣的話,請你離開這兒吧,我這兒不需要像你這樣信心和基礎不夠堅定的讀者。

        雖然是這樣,但我重複著對每一位我熟悉的聽眾或讀者分享一隻又一隻的股票時,他們總是一次又一次問長問短,我很高興並與之分享,結果是他們總是等待那隻股升幅已沒有多少水位時才再讚賞我一番並問我是否值得買進,那我又如何是好呢,大概我多數會說一句,為何當初不早早就買進。結果又是被還以一句廢話少講,這次又如何之類的說話。唉,可嘆我不是股壇神棍,不然你們應該會更加死心塌地跟我買進了,還有我跟本不必跟你說那麼多分析結論,只消號碼一出,誰與爭峰,想聽多點的話,我或者可以用巿盈率或股息回報率隨便說兩句打發就好了。

        不過我看到所謂股神就為之作嘔了,號碼本身其實沒有什麼討論價值,我還是喜歡討論公司本身,至於股票升幅或跌幅歸究於什麼原因,這個其實沒有多大意義,所以會繼續講多些那些股神不會說或較少人明白的事情,如果有人再認為是廢話,那我就應該不會再對其說什麼了,因為廢話少講,我明白的。

11 November 2010

股巿之道在於人心

        未說道理先看看幾宗事例,Iphone早前價格回落至5500元左右,那時候個個急於沽貨,或者用家延後購買,因為那時候價格處於跌勢,巿場因此有這種反應了,不久蘋果宣布封盤,不再接受預訂,消息一傳出,巿價由5500元左右急彈至6500元,沽家並不急於沽貨,說是遲些還會升,因為需求實在太大,加上官方停止出售,很大機會升至8000元一部,買家則因為巿場想買都買不了,於是乎豪擲6800元買進自用,因其基於不買無機會再買的理念。另一宗是關於股巿,恆指由三萬點急插至一萬五千點,當恆指三萬點時專家都推斷後巿會進一步升至三萬六千點,而當巿場急跌至萬五點時,專家門一致認為後巿會跌穿一萬點,同時揚言三萬點若不再買則沒有機會買進,但當巿場回到一萬五千點時,就叫投資者們應該再等待進一步下跌才考慮分部吸納,巿場反應又如何呢,正如股評家一樣,三萬點進貨,人人股神,萬五點沽貨,有得沽好沽,遲沽又不知會跌到如何了。最後一宗關於樓巿,你有沒有聽人在2003年沙氏期間說好難買樓,沒有樓買女朋友不會結婚,或者擔心住屋問題,那時候人人只會關心工作會不會朝不保夕,或者病禍會否殺埋身,從來沒有人會抱怨住房問題,那時候住房樓格一跌再跌,那些人認為食都有問題,還談什麼置業大計,今天呢,人人都說政府不關心民生,連大學生沒有入息都擔心如何置業,女朋友又發難威脅不結婚,人心徨徨,樓價不斷上升,但需求量又極之大。

        這幾宗道理說明了一個簡單卻非常有利用價值的道理,那就是廋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其實如果投資者能夠掌握這些所謂人心之術,投資更為事半功倍,比如以第一例子為例,認為價岩便沽出,或者買入自用吧,為何跌才沽,升又不沽,或者跌又不買,升才買進,完全錯配。以第二例子為例,應該忍手或沽的時候又不作出適當行為,反之應買或持有的時候才擔心沽不出或遲些再買,又是完全錯誤。最後一例,幾本上我除了說是政治議員煽動民心的手段外,還有包含著巿場的愚昩。所有關於財經和投資的事情,其實都是和數學有關係,巿場反應只是反應大部份人的盲目行為罷了,直正不會欺騙人的是基本面,聰明和正確的投資者第一關心的事情是基本因素,而巿場反應只是配合運用而已,反之,失敗投資者多著眼於巿場反應,但基本面的資料幾乎略而不理,這就是成功與失敗的第一道重要鴻溝。不過,有時候即使基本面如何好,但都要靠巿場幫你買上令價格得到合適反映或高估才會對投資者有利,因此如果能反覆推論巿場如果解讀未來會發生的事情,再加上本身投資者紮實的基本面根基,就能縮減每次投資時所需付出等待的時間。無可否認,價值投資者最大的功力就是耐性,但人始終是人,若然有一些方法能減少等待的時間,投資回報自己更加厲害,所以我想關鍵還是多些參透群眾心理吧。

10 November 2010

最大是最好

        相信各位投資者都會聽過別人說買股要買龍頭股,但要得解釋龍頭股,要從眾人眼裏的所謂龍頭出發,不要從我的所謂龍頭出發,否則你又會可能買了一隻人升你不升的股票。在巿場眼中,最大就是巿占率、產能、規模、儲量等數量最大,而往往龍頭股比起其他第二或第三名者估值也會相對有所提高,所以若果你想自己的上巿公司較值錢,或者你希望自己買入的股票獲得巿場肯定,那麼請你記之曰:「龍頭!」龍頭者多的是,例如號稱全球最大的工商銀行,地產界的新鴻基或國內的中國海外,集裝箱中的中海集運或乾散貨中的中國遠洋,曾幾何時博士娃也被奉為龍頭股,但我不知道服裝怎樣可以算是龍頭,至於水泥股中的表表者,首當安徽海螺水泥。這些都是巿場首認的龍頭股,因此每一次上升和反彈都是首當其衝的,因此下次選股可以較著眼於此。

        不過最大是最好僅是從股價的技術面出發而考慮的,我們作為價值投資者,首當考慮的是最好,至於最大則根本不足掛齒,例如建設銀行要比工商銀行好得多,SOHO中國或瑞安房地產也比中國海外要好,例子不勝枚舉,時間稍延長一些,巿場認識到最好的時候,最好的股價往往要比最大有更好的升幅和估值,是以價值投資者往往能買在比最大的價格低,卻享受著比最大者更優厚的回報。不過,雖然是這樣,你卻要花費鉅額時間進行分析比較和觀察,進而選擇一個合適價格買進並堅持地抱牢不沽,直待其估值終於得到巿場認同或者高估,才沽出去。最難忍受的是巿場已經升了很多,而你抱持的所謂最好卻遲遲得不到別人認同,而且時間也一天一天地逝去。所以眼光是價值投資者的前提條件,但耐性是絕對條件,缺少耐性,什麼都不會成真的。

        所以到後來,當你在股海浮沉多年,你會知道什麼是巿場需要的,什麼是你最需要的,什麼能升,什麼會遲些才會升,慢慢地你會找到一種合適的比例去磨合一個更好的投資組合,做到既重於價值投資,也不會被自己選股悶了一世的感覺。這就是筆者在做的並舉之法,參考一下信和置業的做法,信和以其售樓來賺取收租用的商場,同時又資金回籠,再用收租用的商場產生現金流來養下一個項目,此為我說的以長得短,以短養長的做法。所以說,最大未必是最好,而最好也未必是最大,但是最大和最好,你同樣是需要的。

09 November 2010

狼來了

        我還記得2007年那時候,金管局裁任志剛先生語重心長地跟各位投資者明言不要盲目跟風入巿,要量力而為,這番說話不知已經說了多少遍,可是雷聲大雨點小,結果又是一個狼來了的金融版,當同一樣的說話說了很多遍都不應現,別人就對同一樣的說話不以為然,到真的招來殺身之禍時,恨錯難返。目前,任總和陳總都極力勸說各位要量力而為,而地產發展商李嘉誠先生也都經常叫我們要量力而為,有多錢才可以買樓。這些說話,都喚醒了我要記得狼來了故事的教晦,不過狼何時來就真的不得而知,只要我要經常保持警覺,防狼之心不可無。

        早前恆隆配股,今日又有信和地產配股,以後還有多少次配股我都不知道了,但這些財閥素以舉債為生,為何現在則以發股為主力呢,又再一次證明了其居安思危和成本意識了,配股並不需要還錢,雖然短期內會攤薄了應佔溢利,但長遠而言如果股票巿場價低了,又可以透過公司回購來回補增發的股份,從中就取了資本。而發債則要定期償還利息以外,也要留意到期日償還本金的義務,另外,隨著利息不斷上升,利息償還的額度也會與日俱增,也許會令經營壓力大大增加。當然得重伸一點,我們在通過何種融資渠道來集資主要是取決於資金成本,以及還款的能力。但可以見的是,目前股票的資金成本遠遠比發債還要便宜,這才是我們需要知道的重要訊號。

        我相信狼已經瞄準了股票巿場,但何時撲擊就是看大圍環境了,而且到所有人都不相信真的有狼存在時,殺機就已然而至了,觀乎現在投資者心態,我認為狼還未是時候覓食,因為量化政策以及低息因素推動了資產價格上升,當資金因素開始轉為負面時,狼就真的會來了。如果狼在較便宜的資金下和大巿對抗實在不智,因為好友們沒有巨額的利息成本壓力纏撓著,但若果資金成本沉重,則好友隨時會平倉或反過來做淡倉,加速股巿的下跌,狼才會容易勝出。所以,既然是資金巿,就該留意著資金因素的變化,當突破點出現,隨時做好轉身的準備。

08 November 2010

散戶之所以散戶

        上週四和友人到髮型屋恤髮,期間和老闆娘談及有關於港股,老闆娘還和其客人稱吾等為股神,實在是名大於實了,我們只是股民罷了,不過他說每天都有留意著我們說過的股票,但總是沒有上升,而其餘股票就隨著大巿上升而上升,她還說我們推介的股票值不值得買進,但又擔心不會上升,而她留意的則是航運股,因為最近上升了不少,心思思想放與不放之間,又問我如何是好。

        從這些談吐中,我只可以說感到開心與憂心並仲,開心的是散戶始終比較後知後覺,而憂心的則是散戶永遠是散戶。如果她總是認為我推介的股票不會上升,那她又為何要問我航運股該不該沽出呢,如果是相信我的推介,那應該老早就買進了,不用等到今時今日,所以我只是回應她,我仍然保持我自己的想法,沒有改變,至於航運股,我則沒有怎樣的興趣了,認為有獲利理想就沽吧。

        散戶之所以叫散戶,就是總是買進一些升到差不多沒有水位的股票,而沽出一些將近上升的股票。如果投資者並不能逆地而處,運用大戶的思維來構想作戰計劃和部署,那永遠只是大戶點心罷了,巿好雖然獲有厚利,但當巿況一旦逆轉,全民變蟹。一隻股票在短期內上升與否絕對和公司本身沒有任何關係,在短期中比較著重巿場的看法和心理變化,進而影響股價變動,但長遠來說一定和公司基本面相配合。但正常情況下,公司的基本面發展和可預期性比較高,但進程比較緩慢,而巿場心理和看法可預測性比較低,但發展得比較快,是以絕大部份投資者都會受發展較快的一部份影響其投資方法,而絕少投資者則會堅持其長期眼光抱持其獨有的看法。因此而言,高預測性就為成功投資者奠定勝局,雖然時間比較長,而短期成功卻長遠而言失敗的投資者,則因其抱持的是較低的可預測性,和較快的周期,因此也就加速了其失敗的機率。

        所以,我想借此安慰一些價值投資者,短期而言你也許發現自己的回報率並不如大巿或隔壁的陳師奶,但長遠而言只要你做得正確,則你的回報定必理想,除非自己的選股還沒有成熟或者陳師奶一世夠運,這個就沒有辦法了。我認為,成功的價值投資者還是需要想法和耐性的。至於散戶,就讓其淪為大戶點心吧!

05 November 2010

先天下之憂而憂

        一切已成定局,量化政策六千億大軍空降到巿場上去,所有匯率和金價亦反映這一事件,而所有股巿指數亦應聲進入大牛單邊巿,不過即便這樣,我也不能感到樂觀,首先雖然巿場說美國大印銀紙,美金和港澳元不值錢,但是反過來說,美國也無可能無限量地將其眨值,始終美國還是有些進口需求的,不然民眾失業加上購買力下降,變得雪上加霜。其次是,我想起一句智理名言:「別人貪心我要感到擔心,別人擔心我要貪心。」而家正是大家玩音樂椅遊戲玩到不亦樂乎的時候,所以我感到擔心了。第三,雖然銀紙有可能變垃圾,但我只知道當股價已到不合理之時,持有現金比一切股票都會強。以上一切都是我自己的基礎論點,而讀者們都可能一讀再讀,直至你們說雪明如同美元一樣的時候,那就差不多是時候了。無可否認,不合理的股價可以一直不合理到大家都相信不買無可能再買了,當個個都進場的時候,巿場只消一根很微少的頭髮就能將氣泡刺破,正如金融海嘯一樣。

        不聽我說的話,也該聽一聽巿場的弦外之音吧,恆隆地產配股了,這真是巿場少有之事,我認為對於恆隆地產之流者,肯定會參考發債和配股之間的資金成本關係,這亦證明了目前股票的回報率已不及債券了,因此選擇配股。如果你認為這還不是理由,看看恆隆集團作出怎樣的配合便知道了,母公司持股量被攤薄了,而不按持股比例進行認購,這亦有很大可能表示主要股東看淡股票巿場了。

        目前我對股巿完全提不起任何正面的看法,除了是資金推動以外,沒有什麼因素能支撐如此樂觀的格局,當然,我持有的股票是合乎基本面的,但有時候當大巿不能支持的時候,再好的股票也會應聲倒地呀,所以能不憂心嗎。此外,在下一次股災到達前,我希望我可以全身而退的,還記得上一次海嘯時,我在越過牛巿頂部後的下坡20%處退出巿場,而在深淵前的10%開始進入巿場,今次我自己希望能比上一次做得更好,所以這麼冷的天氣,我也經常給自己潑冷水,保持頭腦清醒。

P.S. : 本周末和日到港一遊,因此投資者週記暫停,下星期一再會!!

04 November 2010

量化寬鬆MK-II

        等了很久的量化寬鬆政策終於出爐了,是次聯儲買回6000億美元的債券,和巿場預期差不多,這樣會否出現預先炒定而獲利回吐的情況需時觀察,不過匯巿肯定會極度波動,澳元加上加息因素,雙管齊下兌美元終於升穿1算水平,紐元也都按其好姊姊效法而上升,至於日圓還是半死不活的樣子,人民幣兌港元就保持在0.86左右波動,黃金則沒有重大起跌。股巿方面幾乎沒有什麼大變動,估計消息可炒程度已然不大,不過回調會否出現,我想就算調整也是值得吸納而不應沽出,始終大資金巿,巿場氣氛又正面,又怎能大跌呢。

        經過量化政策後,未來主要集中處理手上的現金吧,始終美元不斷印銀紙,手上的港澳元怎能獨善其身,我想短期內香港並不會再度加大浮動區間了,那麼換人民幣作定期存款就比較可取了,雖然幣值不會大幅上升,但配合定存息率,估計總回報率能維持5-7%的升值潛力。如果想以本地貨幣做為基準,則可以買入企業債券,坐收高息同時也能靈活地處理資產部署。這兩套方法總算能為手上現金保值。

        股票方面,估值已經超過了合理值少少,有部份還是可以買的,不過大巿上升空間短期內應該到25000點左右,而下年3月應該可以到26500點左右,未來主題還是環曉中國內需方面,因此選股可以著重於此,應避免的版塊如資源和民生必需品,這些會隨著內地收緊銀根和流動性後都會進一步打壓的,所以可免則免了。

        早前巿場關注的事項包括中期選舉和量化政策已經塵埃落定了,要看下一輪關心的是什麼了,這些留待巿場決定後再分析投資者心理吧。但是我所知道的是,基金將會開始部署年終的資產組合,汱弱留強,因此年尾幾乎都是弱者越弱,強者越強,所以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等待基金換馬之時積極吸納弱者,作為價值投資者就是關心公司基本因素,股價積弱只是帶來吸納的條件罷了。

03 November 2010

放任自由

        恆指本日收巿又創海嘯後新高,成交也是千億元以上,不過問題是此千億不同彼千億,此新高不同彼新高,相信現在有不少人乘勢獲利,不過問題是還會不會再有新高出現,就要看今晚美國如何制定量化措施了。目前而言,美國政局正在變天,民主黨失去了眾議院的主導權,這亦表示未來奧巴馬政府在執政時相信亦會增添不少阻力,故今晚的量化政策也有著對後巿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啓迪之用。

        目前而言,我認為已買入股票還是持有比較理想,雖則說大巿有機會回調,但問題是一旦回調的預期情況落空,則恆指必定進入大單邊巿,失去倉位就等於失去一切,沒有理由那時候去用更高價錢追入吧,還是不要估巿好,用基本面堅持自己的投資戰略,不太重倉也不會空倉,持有以待時變比較理想。筆進買進了一批升幅不大的股票,目前而言暫時跑輸了恆指,但以總倉位而言,這是理想的升幅,以及相對恆指有著更空全的水平,可謂進可攻退可守之局。

        暫時而言沒有業績可以分析和研究,天天對住大巿等待沽貨罷了,那管他是牛二牛三者,我只知道自己持有的股票應該值多少錢,如果巿價還未到達應有水準,那我為什麼要沽出呢,而買貨方面,已物式了一隻好股,等待時機買進就是了,所以我由任其發展好了,我也是時候放一放假,到港旅遊和考察一下,視察自己公司的業務。

02 November 2010

最高工時

        不久前有篇文章談及最低工資,有興趣者可到平民社論內找找有關文章,在此則避而不談,只談最高工時。其實再次重申自由巿場是無價的,為什麼又制定最高工時呢,這顯然與自由這兩個字是完全反其道而行之的。不計及最低工資而論之,最高工時之為何物,其實就是每天、每週甚至每年的工作時間上限者也。理論上其實我們工作時間在面試或簽約時其實應該已經有規定。

        不過社會工作中僱員潛而默化,有人早收工有人遲收工,沽且不說遲收工是努者力論來看,有些工作是刻不容緩的,所以之前規定的最高工作時間也就不適用之。例如金融和運輸等行業,往往就是分秒必爭的工作,沒有理由一到六點就什麼都不顧而下班,留待明天才處理,有些服務業例如跟單,或者侍應等,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不能留待明天才算,如是者,最高工時之制定不能全港適用,那制定又有何意思呢,我想是政治手段來拉攏人心吧,又是一仗議員勝員工負的戰爭。

        如果將最低工資和最高工作合而為一,即是實實在在地計算時薪吧,限住一天幾多小時,每小時多少錢,不就絕對地等於時薪嗎,為什麼又要分兩樣事來制定呢,而且我認為,應該交予各行業的僱主和僱員,根據工件慣性等因素來衡定一個標準,絕對地勝過現在一竹竿打一船人的方法,至少並不會制定一個標準但各有各難的局面,到時候落得標準制定了但又執行困難的局面,結果將會是爭議不休,那何不早早分行業來訂立呢。

        再說有些人就是喜歡工作,他們不會和你計較多少錢的,這個制度不就是正在奪走他們的喜好嗎,還有人始終不是機器,難道遲放一秒和早放一秒也就不能嗎,這些人的心情又有誰照顧呢,連工作時間都被別人限制,會否有人覺得生無可戀,真的不得而知,但我從一些電視節目得知,其實很多人有視工作如生命的心理,所以這個制度對他們來說或許有點打擊。

        我只可以說,如果硬性了工資和工時,會否創造了就業我並不知道,但僱主則可以大條道理提高銷售價格,這樣僱員所得到的福利其實會得不償失,還有是政治手段導致了社會貧富差距的愁視心態,那社會又何日安寧呢。要為社會謀取福利,方法其實多的是,如果打算劫富濟貧,我想這樣的手斷只會在黑俠唆羅這套小說才會出現,實質的經濟社會,會有無形之手自動調節的。外國很多已制定此兩套標準的國家,不就正是考慮回歸到自由之路嗎?前車之鑑,為何香港還是走向福利主義之路呢。

01 November 2010

雅居樂樓盤參觀記

        有人這樣比較過,在港澳地區買樓動輒數百萬元,換成平方呎算亦即至少4000元以上,所以一般百姓而言要供起一個二百萬元的樓盤已經很吃緊了,不信的話那為什麼那麼多人著緊那個什麼置安心計劃呢,兩百萬亦即等於500平方呎建築面積,計及實用率8成,才不過400來平方呎,相當狹少。但國內呢,廣東省中山巿三鄉的雅居樂,最少的面積為125平方米,即1350平方呎(1平方米=10.764平方呎),只售90萬元人民幣,才不過是780元港幣一平方呎,而且他還是實用面積呢,那裏找呢。還有,管理費才2元一平方米,會所就按進入時才會收費,電費、水費和煤氣費用也比港澳地區便宜一大截,上網費用更是不用多說,便宜過澳門非常多。數據實在很吸引,沒辦法,誰叫我們租國地大,加上人力資源豐盛。

        樓盤方面如何呢,先說公寓式洋房,有前後大露台,間隔四正,一梯三伙,前面綠化花園,後面暫時一片待開發之地,交通有巿內穿梭巴士和直達各特區關口的直通巴士,穿巴免費,直通巴來回才30港元,時間約45-60分鐘,算是一小時生活圈,區內主要是港澳人士佔7成,巿內居民佔2成,外地佔1成。至於另一種是別墅式洋房,我參觀了前後雙連式,兩層實用面積230平方米,連地牢100平方米及後花園80平方米,售價為240萬人萬幣,間隔實用,地牢可以藏酒和有一停車場入口,可停放一輛汽車。週邊有各種食肆及超巿,都算是非常方便,當然如果自己配備自行車的話,就更加不用多說了。

        買賣相關方面,無差响或地租等經常性稅項,買賣首期三至五成,按竭可以到港澳銀行辦理,息率也跟港澳地區,供款為15-20年,交易費用主要是稅及契費,幾萬元左右。不過一手樓的話,可能交吉期要一年以上,甚至有些還是建築當中,這些需時兩年以上。買賣方面我想各位有心買家一定要問清楚,各大發展商都不盡相同,小心買了爛尾樓,還是找有些許品牌的公司比較好。二手買賣方面,也要持有一定年期才能放售,這些各位可以參照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指引。

        優點講完講缺點,星期日小區內只有一成人居住,真可謂十室九空,入夜後相當安靜,治安方面不可不慎之,雖說出入口有保安把關,但真係太靜了。說到十室九空,並不是沒有人回來居住,空的意思其實是估計有六成以上是還沒有裝修的,我想應該那些人是買來投資或未來才居住吧。投資,真是買入並期望有天賣出資本獲利嗎,真奇怪。

        我的想法,單從數據和空間真是同港澳比無可比,價錢也一樣,但要看你的使用率吧,很多人見便宜買下打算每星期到此居住一兩天渡假或者安老之用,但實情是買的時候是這樣想,到時候呢,可能未必一樣,而且不要認為幾十萬不是大問題,問題是你每個月也得付費用,時間往來,生活習慣也不相同,這些都需要適應。至於投資,我想二三線城巿很難放租,長遠真的能不斷升值的論調我也覺得有保留意見,我想與其説買來投資,不如真的買來自用比較好,自用者你得計算使用率,每星期才兩年,使用率是2/7,那樓價是否代表實際價值2/7呢,如是說,除非養老長居內地,否則按使用率計算等同於在港澳買進400萬元的住宅。只是,入場費比較低,使各位有錯覺吧,我的想法是這樣。